本文來源: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新聞稿) 計畫簡介(摘要) 教育部為瞭解台灣學生目前的上網現況及是否具備正確的上網觀念,特別委託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世新大學共同執行「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養」現況調查與分析計畫,期望透過大規模的調查,瞭解目前學生的上網情形。 本調查計畫於98年11月正式啟動,調查對象從國小四年級學生到大學四年級生,共抽測1244所各級學校,回收67733份問卷,有效問卷53636份。 調查問卷設計依年齡層不同,調查之項目也有所不同。在共同題組的部份為「網路交友」、「資訊素養」、「網路對身心的影響」及「智慧財產權的認知」,等四大構面。而本調查也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設計資訊素養相關題組。除共同題組外,在國小部份,調查「網路不當行為(霸凌、交易)」;國中及高中調查「網路不當行為(霸凌、交易、色情)」,而大專調查「網路使用時間管理」、「五種類型網路沉迷狀況」等議題。 問卷調查之抽樣依照全國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各級學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其中國小組樣本共556校,有效問卷13888份(男生50.8%、女生49.2%);國中組樣本共400校,有效問卷12043份(男生49.0%、女生51.0%);高中職樣本共124校,每個年級抽樣一個班級,有效問卷16793份(男生54.9%、女生45.1%);大專方面針對全國164所大專院校,各校抽測學生總數1%以上,有效問卷10912份(男生44.9%、女生55.1%)。
在全國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院校抽樣調查後,針對回收的樣本資料進行分析;初步以不同學制的學生對於網路態度與網路行為之網路交友與資訊素養進行差異比較;綜合國小到大專各學制的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網路交友 依據不同學制分組數據,就網路交友態度分量表之平均值做差異檢定,結果發現各組平均值具有顯著差異,平均值數字最大為大專組(2.77),其次依序為高中組(2.60)、國中組(2.34)、國小組(2.11),顯示隨著年紀越大社交需求越多,因此對於網路交友抱持著越正向的態度。 就網路交友行為分量表之平均值做差異檢定,結果發現不同學制各組平均值具有顯著差異,平均數字最大為高中組(1.71),其次依序為國小組(1.65)、國中組(1.60)、大專組(1.50),顯示在網路交友的具體行為上,高中職學生交友行為越頻繁。 根據調查顯示,學生在網路交友的態度與行為上的數據,學生多具有正向的網路交友態度,對網路交友行為的平均值也都低於2,表示學生對於與網友見面,在網路上尋找友誼的現象並沒有很頻繁。
就資訊素養認知態度分量表之平均值做差異檢定,依據不同學制分組,結果發現各組平均值具有顯著差異,平均值數字最大為大專組(3.38),其次依序為國中組(3.26)、國小組(3.22)與高中組(3.21),不過國小組與高中組平均值差異並不明顯。各組平均值均高於2.5,顯示不分學制的學生都具有基本資訊素養的認知。
相關建議 從初步調查結果發現,本次調查狀況在網路交友構面上,學生對於網路交友抱持的態度偏向普通,一般認為學生對於網路交友多為尋求擴展人際關係或尋求認同上,數據上並無很高的比例顯示此狀況;對於網路交友行為的現況,調查顯示學生對於參與網聚或是在網路上尋求網友幫忙的狀況偏低。本部認為,此現象表示學校在宣導網路交友安全上,已達到初步的成效,未來除繼續朝此政策方向發展外,也將加強高中職學生對網路交友的正向態度與認知宣導。 新聞稿全文網址:https://eteacher.edu.tw/Read.aspx?PostID=1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