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惡化,讓美國夢光環褪色。失靈的教育系統,更阻礙階級流動。愈來愈多熱血教師,用科技反擊,翻轉美國教育面貌,也翻轉弱勢孩子的命運。
黛博拉(Deborah Choi)的數學課。 她拿著一把木尺,橫斜空中,問學生,「有人可以告訴我,怎麼計算這把尺現在的斜率嗎?」 6位學生舉手搶答。 搶答比賽結束後,26位14歲學生分成6組,拿著Google的Chromebook筆電,登入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開始練習解題。較早解完題目的學生,可汗學院軟體會自動送出下一道更困難的代數題。學生們反覆練習,準備兩天後的小考。 黛博拉在教室裡四處走動。她的筆電上,只要一登入,就能看見每位學生解題狀況。亮紅燈了,表示學生解題過久,需要協助。「我們讓每個學生掌握自己進度,老師變成教練,」在KIPP洛杉磯國中教書的黛博拉說。 科技,正一點一滴改變美國教育面貌,把「大量教育」(mass education)變成「個人化」自主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讓學生重新當學習的主人。 美國教育百病叢生 向內看,美國人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迎接未來的挑戰。 布魯金斯研究院去年一份研究指出,目前,43%的工作需要大學學位,但只有30%美國人有大學文憑。而美國人口增加最多的拉丁裔族群,只有不到15%擁有大學學歷。 向外看,和OECD國家相比,美國教育競爭力也節節下滑。 根據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統計,過去30年,美國高中生的學業表現,從全球第1變全球第10;美國大學生的學業表現,從世界第3降至世界第13...意猶未盡,想看更多?請見2013《天下》教育特刊
|
|